自定义与被定义: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自我表达与外界影响
自定义与被定义: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自我表达与外界影响
在议论文写作中,自定义与被定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议论文作为一种表达观点、论证立场的文体,其核心在于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要面对自我表达的需求,还要应对外界的各种影响和定义。
自定义,顾名思义,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样的写作方式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运用自己熟悉的论证方法,构建独特的论证结构,从而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议论文。例如,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这种自定义的写作不仅能展现作者的个性,还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然而,被定义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教育体系的要求、社会文化背景、读者预期以及评分标准等。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导和评分标准的约束,这些外在的定义会影响他们如何组织文章、选择论点和论据。例如,某些学校可能会要求学生在议论文中必须使用特定的论证模式,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自定义与被定义的平衡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首先,学生需要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表达真实的自我。这不仅是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例如,学生可以讨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影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其次,学生也需要理解和适应外界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适应各种考试和评分标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定义的同时,也要学会在被定义的框架内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遵循基本论证结构的同时,尝试不同的论证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练习,逐渐找到自我表达与外界要求之间的平衡点。
总之,自定义与被定义在议论文写作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要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和适应外界的定义。通过这种平衡,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在社会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独特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写作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双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