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探秘《水调歌头》:苏轼的千古绝唱

探秘《水调歌头》:苏轼的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076年中秋节。这首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因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而被后人广泛传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调歌头原文全文》及其相关信息。

《水调歌头》原文全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苏轼在公元1076年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生活清苦,心情抑郁。在中秋之夜,他登上黄州赤壁,望月怀人,写下了这首词。词中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哲理思考。

词意解读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在月下饮酒,抬头望月,发出疑问:月亮从何时开始存在的?

  2.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想象天上的宫殿,不知今晚是哪一年。

  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又担心仙境的高寒。

  4.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宁愿在人间起舞弄影,也不愿在仙境中孤独。

  5.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月光照在朱红的阁楼和雕花的窗户上,夜不能寐。

  6.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质问月亮为何总在离别时圆满。

  7.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难以完美的事。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希望他们长寿,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赏美月。

相关应用

  1. 文学教育:在中学和大学的语文课程中,《水调歌头》常被选为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苏轼的思想。

  2. 文化传承:这首词被广泛引用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如中秋节的诗词大会、文化讲座等。

  3. 音乐创作:许多音乐家将《水调歌头》谱曲,创作出优美的歌曲,如《但愿人长久》。

  4. 影视作品:在一些历史剧或文艺片中,常常引用这首词来渲染气氛或表达人物情感。

  5. 旅游文化:黄州赤壁因苏轼的这首词而闻名,成为文人墨客的朝圣地。

结语

水调歌头》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赞叹。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词的魅力,并在生活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