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尘万斛:典故与应用
渴尘万斛: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渴尘万斛”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在这首诗中,“渴尘万斛”并没有直接出现,但“鱼龙寂寞秋江冷”这一句描绘了秋天江水的冷清,暗示了尘土飞扬的景象,引申出“渴尘万斛”的意境。
意思
“渴尘万斛”意思是形容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犹如万斛(古代容量单位,1斛等于10斗)尘土在空中飞舞,表达了环境的荒凉、干旱和萧瑟。
应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诗词、小说中用来描绘荒凉、干旱的环境,增强作品的意境。例如,描写沙漠、荒原的场景时,作者可能会用“渴尘万斛”来渲染气氛。
-
日常生活: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谈论到某地环境恶劣、尘土飞扬时,也会用到这个成语。例如,“那片工地施工时,简直是渴尘万斛,路人都得捂着口鼻。”
-
历史与文化:在历史文献或文化研究中,提到古代的战争、迁徙、灾荒等场景时,“渴尘万斛”可以用来描述当时的环境状况。
相关话题
-
环境保护: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和沙尘暴问题日益严重,“渴尘万斛”可以作为一个警示,提醒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
古代生活: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干旱、沙尘暴等。通过“渴尘万斛”这一成语,可以探讨古代的防沙措施、水利工程等。
-
文学意境: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境。“渴尘万斛”不仅是环境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表达。
-
文化传承:成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应用这些古典词汇,保持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渴尘万斛”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细腻观察力和文学表达能力,还能从中窥见古代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理解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