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遥:典故、出处与应用
一箭之遥: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一箭之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射箭活动。射箭作为古代军事训练和竞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射手的射程和精准度是衡量其能力的重要标准。“一箭之遥”最初指的是射手所能射出的最远距离,通常是指弓箭手在战场上能够有效攻击敌人的范围。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这段典故中,烛之武夜间出城见秦伯,成功说服秦国退兵,避免了郑国的灭亡。这里的“一箭之遥”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体现了烛之武在关键时刻的智慧和勇气,象征着在危机时刻的决策和行动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意思
“一箭之遥”比喻距离很近,仅差一步就能达到目标或成功。它不仅指物理上的距离,也常用来形容在事业、学业或其他追求中的最后阶段,强调只要再努力一下,就能实现目标。
应用场景
-
体育竞技: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在最后关头拼搏,距离冠军只有一箭之遥。
-
商业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距离成功只有一箭之遥,强调最后的努力和决策的重要性。
-
个人成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距离考试成功只有一箭之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
政治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达成协议或解决争端,往往只有一箭之遥,强调谈判的关键时刻。
相关话题
-
射箭文化:射箭不仅是古代的军事技能,也是现代奥运会项目,探讨其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
-
决策与勇气:烛之武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勇气是多么重要。
-
成语的演变:探讨“一箭之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和变化,如何从军事用语转变为日常用语。
-
成功学:分析成功的最后一步往往是最艰难的,如何在“一箭之遥”处保持耐心和毅力。
-
文化交流:射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一箭之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激励着人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