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救过不赡:典故与现代应用

救过不赡:典故与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救过不赡”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这一年,晋国大夫郤芮(xì ruì)向晋文公献策,建议晋国联合秦国攻打郑国。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最终晋国在战争中失利。事后,晋文公责备郤芮,郤芮辩解说:“臣之谋非不善也,救过不赡,何以能赡?”意思是说,他的谋划并非不好,只是事后救补过失来不及了。

意思

“救过不赡”直译为“救补过失来不及”,引申为事后补救已经来不及了,强调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在事情发生后再想补救已经无济于事,提醒人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应用场景

  1. 商业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决策失误后再想挽回损失往往是困难的。例如,一家公司在市场调研不足的情况下推出新产品,产品不受欢迎后,即使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也难以挽回市场份额。

  2. 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中,“救过不赡”也常见。例如,学生在考试前不复习,考试后再想临时抱佛脚往往效果不佳。

  3. 公共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后果,政策实施后再想调整往往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

相关话题

  • 预防胜于治疗:在医疗领域,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 风险管理:在金融和投资领域,风险管理是关键。投资者需要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而不是在损失发生后再想办法补救。

  • 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救过不赡”的例子。许多环境问题一旦发生,修复成本极高,甚至不可逆转。因此,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 教育与培训: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引导,而不是等到考试前临时补救。教育者和家长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规划。

  • 法律与道德: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预防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比事后惩罚更为有效。通过教育和法治建设,可以减少社会问题。

通过“救过不赡”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预防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商业决策还是公共政策制定中,都应注重前瞻性和预见性,避免事后补救的无力感。希望通过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