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死灰复燃: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死灰复燃: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死灰复燃”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外篇·山木》中的一则寓言: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讨论鱼的快乐,惠子反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则回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虽然不是直接的出处,但体现了类似的思维逻辑,即看似已经消亡的事物可能还会重新出现。

真正使“死灰复燃”成语广泛流传的是《史记·魏世家》中的记载。魏国大臣公孙鞅(即商鞅)在魏国失势后,逃到秦国,帮助秦孝公变法图强。魏国人担心商鞅会使秦国强大起来,威胁魏国,于是派人刺杀商鞅。刺客在秦国见到商鞅时,商鞅正与秦孝公讨论国事,刺客见状,感叹道:“公孙鞅虽败,犹能使秦国复燃。”这里的“复燃”指的是商鞅的政治影响力和能力。

意思

“死灰复燃”的字面意思是已经熄灭的灰烬重新燃烧起来,比喻已经衰败或消失的事物或势力重新活跃或复兴。引申义则指旧事重提、旧情复燃、旧病复发等。

应用场景

  1. 政治领域:在政治斗争中,常常用来形容被压制的势力或思想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抬头。例如,某政治派别在选举中失利后,通过重新组织和宣传,几年后又获得了支持。

  2. 经济领域:企业在经历破产或严重亏损后,通过重组或引入新资本,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

  3. 个人生活:如旧情人分手后又复合,或者一个人在事业低谷后重新崛起。

  4. 文化与历史:某些文化传统或历史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被重新提起或纪念。

相关话题

  • 历史的循环: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其循环性,旧的势力或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会重新出现,影响当代社会。

  • 复兴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是许多文化和企业面临的挑战。

  • 心理复原力:个人在面对失败或挫折后,如何通过内心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环境保护:自然界中,某些生态系统在遭受破坏后,通过自然或人为的干预,可以恢复生机。

  • 科技与复兴: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看似已经消失的技术或文化得以复兴,如通过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

“死灰复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生命力和韧性的赞美。它提醒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在看似结束的时候,找到新的生机和机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来面对挑战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