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辍毫栖牍:典故与应用

辍毫栖牍: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辍毫栖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在诗中写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岂因盗贼起,辍毫栖牍宾。”这里的“辍毫栖牍”指的是杜甫因为战乱而不得不放下笔墨,停止写作。

意思

“辍毫栖牍”中的“辍”意为停止,“毫”指的是毛笔,“栖”指的是停留,“牍”指的是书写用的木简或纸张。合起来,“辍毫栖牍”就是停止写作、放下笔墨的意思。引申开来,它可以指因各种原因而停止从事某项文艺创作或学术研究。

应用场景

  1. 文学创作:当作家或诗人因生活中的变故或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无法继续创作时,可以用“辍毫栖牍”来形容这种状态。例如,某位作家因家庭变故而停止了新书的创作。

  2. 学术研究:学者因研究经费不足、资料不全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暂停研究项目时,也可以用此成语。

  3.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因各种原因暂时停止了某项长期坚持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也可以用“辍毫栖牍”来描述。

相关话题

  • 文人墨客的困境:中国历史上不乏因战乱、政治变动而被迫停止创作的文人,如杜甫、苏轼等。他们的经历反映了文人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无奈与坚守。

  • 创作的艰辛:创作不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需要稳定的环境和心境。许多文艺作品的背后都有作者的艰辛付出。

  • 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辍毫栖牍”提醒我们,文化的传承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 心理健康与创作: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何平衡创作与生活,是许多创作者面临的挑战。

  • 科技与传统: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信息过载、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通过“辍毫栖牍”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反思现代人在创作和学术研究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希望通过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我们能更好地珍惜和支持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