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箭在弦:典故与应用
似箭在弦: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似箭在弦”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射箭文化。射箭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项军事技能,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古代射箭时,箭搭在弓弦上,弓拉满,箭即将离弦而出,象征着蓄势待发、势在必行。在《左传·僖公三十年》中有记载:“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这段典故中,烛之武在郑国危急存亡之秋,主动请缨出使秦国,成功说服秦伯退兵,体现了“似箭在弦”的紧迫感和决断力。
意思
“似箭在弦”比喻事情已经准备就绪,只待最后的行动或决断,强调时机的紧迫性和不可逆转性。箭在弦上,稍一松手即飞射而出,象征着事态发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应用场景
-
商业决策:在商业谈判或决策过程中,当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市场时机成熟,决策者需要迅速做出决定时,常用“似箭在弦”来形容这种情境。
-
体育竞技: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如射箭、射击等项目,箭在弦上,运动员必须集中注意力,做出最后的射击。
-
政治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当谈判或外交行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任何一方都不能轻易退让或改变立场时,也可以用“似箭在弦”来形容。
相关话题
-
射箭文化:射箭不仅是古代的军事技能,也是现代奥运会项目,探讨射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现代发展。
-
决策心理学:研究人在紧急决策时的心理状态,如何在“似箭在弦”的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
-
危机管理:企业或国家在面临危机时,如何利用“似箭在弦”的决断力来化解危机。
-
文化典故在现代应用:探讨如何将古代典故融入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底蕴。
-
时间管理:时间如箭在弦上,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做出高效决策。
通过“似箭在弦”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其实际应用,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