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案如山:典故、出处与应用
铁案如山: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铁案如山”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和司法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唐律疏议》,其中提到“铁案”指的是已经定案、不可更改的案件。到了宋代,宋神宗时期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记载:“铁案如山,断不可移。”这里的“铁案”指的是那些证据确凿、判决公正的案件,犹如山岳般坚固,不可动摇。
意思
“铁案如山”比喻案件的证据确凿,判决公正,事实清楚,任何人都无法推翻或更改。它的核心在于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应用场景
-
司法审判:在法庭上,当证据确凿,法官做出判决后,辩护律师或被告方试图翻案时,法官或检察官可能会引用“铁案如山”来强调判决的不可更改性。
-
历史事件:在历史研究中,当某些历史事件的证据确凿,学者们会用“铁案如山”来形容这些事件的不可否认性。例如,关于某些历史人物的罪行或功绩的定论。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讨论某个事实或事件时,如果证据确凿,无法辩驳,人们也会用“铁案如山”来形容这种情况。例如,某人被抓现行,无法抵赖。
相关话题
-
司法公正:讨论司法系统如何确保公正,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包括证据收集、审判程序、律师辩护等环节的公正性。
-
法律权威:探讨法律在社会中的权威性,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
证据确凿:分析在现代司法中,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如DNA鉴定、电子证据等)来确保证据的可靠性。
-
历史真相:讨论如何通过历史档案、考古发现等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避免历史被篡改或歪曲。
-
社会公信力:探讨司法公正对社会公信力的影响,如何通过司法公正来增强公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
“铁案如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法律和司法公正的期许。它提醒我们,法律的尊严和公正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确保“铁案如山”不仅仅是司法系统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事务。通过教育、监督和参与,我们可以共同维护法律的权威,确保正义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