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曾母投杼:典故与文化内涵

曾母投杼:典故与文化内涵

典故出处

“曾母投杼”这一典故出自《诗经·卫风·氓》中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因丈夫的负心而愤怒至极,最终将织布用的杼(一种纺织工具)投掷出去的场景。原文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典故意思

“曾母投杼”这一典故主要表达了女子的愤怒和失望。丈夫的负心让女子感到绝望,她将织布的杼投掷出去,象征着她对婚姻和爱情的彻底失望和决裂。

应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曾母投杼”常用来比喻女子因感情受挫而愤怒、失望的情形。可以用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描写人物情感的转折点,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因感情问题而情绪失控的场景。例如,当一个女子发现丈夫出轨,她可能会被形容为“曾母投杼”。

相关话题

  1. 《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关于爱情的诗篇。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期望。“曾母投杼”正是其中一个反映女性在爱情中遭遇不公时的强烈反应。

  2. 古代婚姻制度:在古代中国,婚姻往往是家族利益的结合,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利相对较低。“曾母投杼”反映了这种不平等关系下女子的无奈和反抗。

  3. 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从《诗经》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女性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逐渐丰富和多元化。“曾母投杼”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展示了女性在面对情感困境时的坚强和决绝。

  4. 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情感的独立。“曾母投杼”这一典故在今天的语境下,也可以被解读为女性对不公平对待的反抗和对自我尊严的维护。

  5.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文学作品通过各种典故和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曾母投杼”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共性。

通过“曾母投杼”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汲取智慧,理解现代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