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斧破斨缺:典故与应用

斧破斨缺: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斧破斨缺”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具体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在这一年,晋国与楚国在鄢陵展开了一场大战。晋国大夫魏绛在战前对晋侯说:“昔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阳之搜,康王有酆宫之朝,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公有召陵之师,晋文公有践土之盟,均是先王之盛事。今我晋国之师,欲与楚国一决高下,愿君以此为鉴。”魏绛的言外之意是希望晋侯能像先王一样,慎重对待这场战争。

在战斗中,晋国大夫栾鍼与楚国大夫子反交战,栾鍼的斧头被子反的斨(一种古代兵器)击破,子反的斨也被栾鍼的斧头击缺。最终,晋国获胜,楚国退兵。这场战役中,双方武器的损坏象征着战争的激烈与双方实力的相当。

意思

“斧破斨缺”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在激烈对抗中互有损伤,力量相当,难分高下。它的字面意思是斧头被击破,斨被击缺,引申为双方在竞争或对抗中都受到了损害,但谁也没有完全压倒对方。

应用场景

  1. 商业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两个公司可能在价格战、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双方都可能因此而损失利润或市场份额,但谁也没有完全击败对方。

  2. 体育比赛:在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中,双方实力相当,比赛过程激烈,双方都可能因为对方的强力进攻而出现失误或受伤,但最终结果可能非常接近。

  3. 政治斗争:在政治领域,两个派系或政党在选举或政策推行中可能互有攻防,导致双方都受到一定的损害,但谁也没有完全占据上风。

相关话题

  • 古代战争与兵器:可以探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各种兵器及其演变,以及这些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 成语的文化内涵:探讨成语如何反映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和变化。

  • 竞争与合作:讨论在现代社会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契机,从而实现共赢。

  • 历史典故的现代启示:通过分析古代典故,探讨其对现代人际关系、商业策略、政治策略等方面的启示。

总之,“斧破斨缺”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古代战争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竞争中要有策略,懂得适时调整战术,以求在对抗中找到平衡点,实现双赢或至少不至于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