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精呕血:典故与应用
刳精呕血: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刳精呕血”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中,司马迁在描述屈原的创作过程时写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刳形去皮,涤肠胃,变心术,革志意,而后可以为学。”
这里的“刳形去皮”指的是屈原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努力,表现出他为追求真理和理想而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
意思
“刳精呕血”比喻为某事付出极大的心血和精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其中,“刳”指的是剖开、挖空,“精”指的是精力、心血,“呕血”则形容极度辛劳和痛苦。
应用场景
-
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常常用“刳精呕血”来形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血。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的创作过程就被后人形容为“刳精呕血”。
-
学术研究:学者们在进行深入研究时,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实验,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也被称为“刳精呕血”。
-
艺术创作:画家、音乐家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表现力,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
社会改革:一些社会活动家或改革者,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付出巨大的心血和精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相关话题
-
屈原的精神:屈原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诗人,其作品《离骚》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体现了他对理想和道德的执着追求。他的“刳精呕血”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
文学创作的艰辛:文学创作不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长期积累和艰苦劳动的结果。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推敲,体现了“刳精呕血”的精神。
-
健康与创作:现代社会中,许多创作者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导致身体透支。如何在创作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许多成语和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故事。通过了解这些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总之,“刳精呕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对理想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