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深重:典故、出处与应用
灾难深重: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灾难深重”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和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灾难频繁发生,从自然灾害到人为灾难,无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时期的“天灾人祸”: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这段文字描述了秦朝末年,百姓生活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
意思
“灾难深重”指的是灾难的程度非常严重,人民遭受的苦难非常深重。它不仅指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旱灾等,也包括战争、瘟疫等人为灾难。该词语表达了对灾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受灾人民的关怀。
应用场景
-
新闻报道:在报道重大灾害事件时,媒体常用“灾难深重”来描述灾情的严重性。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媒体报道中常见“灾难深重,人民同心协力重建家园”的描述。
-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作者用“灾难深重”来描绘人物的悲惨命运或社会的动荡不安。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狂人感受到的“吃人”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是“灾难深重”的体现。
-
历史评论:历史学家在分析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可能会用“灾难深重”来概括那个时期的整体环境。例如,讨论唐末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学者可能会指出“灾难深重,民不聊生”。
相关话题
-
灾害预防与应对:讨论如何通过科技、政策等手段减少灾难的发生和减轻灾难的影响。
-
灾后重建:探讨灾后如何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家园。
-
心理援助:灾难不仅带来物质损失,也会造成心理创伤,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是重要话题。
-
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灾难救援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协调资源和行动是值得探讨的。
-
文化与灾难:灾难如何影响文化传承和发展,灾难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灾难深重”的含义,还能从中学习如何面对和应对灾难,增强社会韧性,减少灾难对人类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