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意广: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才高意广: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才高意广”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深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史书记载,马援“才高意广,志在立功”,意思是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立志要建功立业。马援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还在政治、外交等方面表现出色,因此“才高意广”成为后世对那些才华出众、志向高远之人的赞誉。
意思
“才高意广”中的“才”指的是才能、才华,“高”表示高超、卓越;“意”指的是志向、意图,“广”则表示宽广、远大。因此,“才高意广”整体上描述的是一个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具有非凡的抱负和能力。
应用场景
-
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才高意广”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思想深邃的文人墨客。例如,评价唐代诗人李白时,常说他“才高意广,诗仙之称当之无愧”。
-
政治领域:在政治舞台上,“才高意广”常用来形容那些有远见卓识、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家。例如,评价改革开放的领导人时,常用此词来赞扬他们的远见和魄力。
-
商业界: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如果能提出创新性的战略规划,带领公司走向成功,也会被称为“才高意广”。
-
教育界:对于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成长的教育工作者,也常用此词来形容。
相关话题
-
古代名人与才高意广:除了马援,还有诸如诸葛亮、苏轼等历史人物,他们不仅在各自领域内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其志向和胸怀也为后人所称道。
-
现代企业家与才高意广:现代社会中,许多企业家如马云、任正非等,他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其对社会、科技、教育的贡献也体现了“才高意广”的精神。
-
教育与才高意广:教育是培养“才高意广”人才的沃土。如何通过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是教育界一直探讨的话题。
-
文化传承与才高意广: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才高意广”的典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是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
个人成长与才高意广: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以追求“才高意广”的境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才华和志向,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之,“才高意广”不仅是一个赞美之词,更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境界。它鼓励人们在才华和志向上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