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妆玉琢:典故与文化内涵
粉妆玉琢:典故与文化内涵
典故与出处
“粉妆玉琢”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诗词歌赋中。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虽然杜甫的这首诗中没有直接使用“粉妆玉琢”这个词,但其中的描写已经体现了对女性容貌的精雕细琢。
到了宋代,词人柳永在《凤栖梧》中写道:“粉妆玉琢,云鬓花颜。”这里明确使用了“粉妆玉琢”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容颜。
意思
“粉妆玉琢”本意是指用粉黛和玉石雕琢,引申为形容人或物的外表精致、美丽、细腻,犹如经过精心雕琢一般。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事物,如建筑、工艺品等的精美。
应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粉妆玉琢”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玉枕”即是“粉妆玉琢”的体现。
-
日常生活: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粉妆玉琢”来形容精心打扮的女性,或是精致的装饰品,如“她今天打扮得真是粉妆玉琢,美极了。”
-
建筑与工艺:在建筑学和工艺美术中,“粉妆玉琢”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精雕细琢的建筑细节或工艺品,如苏州园林中的精美雕刻。
相关话题
-
美学与审美:讨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粉妆玉琢”与现代审美观的差异与融合。
-
女性形象: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美的描绘,以及这种描绘对现代女性形象的影响。
-
文化传承: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粉妆玉琢”这一文化符号。
-
工艺与技艺:介绍中国传统工艺中那些“粉妆玉琢”的技艺,如玉雕、刺绣等。
-
时尚与化妆:现代化妆品和时尚界如何借鉴“粉妆玉琢”的概念,创造出新的美学标准。
“粉妆玉琢”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美丽词汇,更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渗透到日常生活、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通过对“粉妆玉琢”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