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当以慷:慷慨激昂的典故与应用
慨当以慷:慷慨激昂的典故与应用
一、典故与出处
“慨当以慷”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一首诗:“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仕。师尹所立,俾民心服。胡转予于恤,慨当以慷。”
这句诗描写的是西周时期,尹氏家族的师尹(即尹吉甫)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意思解释
“慨当以慷”中的“慨”是指心中的感慨、激昂之情,“当”是应当的意思,“以”是用来,“慷”是慷慨、激昂。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应当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精神,激励自己和人民共同面对困难。
三、应用场景
-
政治场合:在国家面临重大变革或危机时,领导人或政治家常常引用此句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人士在演讲中引用此句来激励民众。
-
文学作品: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此句来描写人物的豪情壮志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就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
日常生活:在面对个人或集体的困难时,人们也会用“慨当以慷”来激励自己或他人,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相关话题
-
忠君爱国:在中国历史上,忠君爱国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慨当以慷”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强调在国家危难时,个人应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
-
个人品格:这句诗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品格的要求,即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担当,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集体和国家。
-
文学与历史:《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句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记录。“慨当以慷”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了西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
-
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慨当以慷”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个人或社会问题时,要有勇气面对,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逃避或沉默。
通过对“慨当以慷”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展现出慷慨激昂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