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纹如水:古诗词中的清凉意象
簟纹如水:古诗词中的清凉意象
典故与出处
“簟纹如水”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在这首长诗中,白居易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簟纹如水”描绘了杨贵妃的寝室环境,表现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意思
“簟纹如水”中的“簟”是指竹席,“纹”是指席上的纹理,“如水”则是形容席上的纹理如同水波一样流动。整句的意思是说,竹席上的纹理如同水波一样流动,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环境。
应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诗词中,“簟纹如水”常用来描绘夏日清凉的环境,表达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状态。例如,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簟纹如水玉簪凉,帘卷西风夜未央,欲问江南旧事,梦魂何处,烟波渺茫。”
-
日常生活: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夏天使用竹席或凉席,感受“簟纹如水”的清凉。同时,这样的意象也常用于室内装饰、园林设计等方面,营造出一种古典雅致的氛围。
-
文化传承:在传统文化中,“簟纹如水”不仅是诗词中的意象,也是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体现。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审美追求。
相关话题
-
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意象:除了“簟纹如水”,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意象,如“月下独酌”、“梅花三弄”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词,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
竹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谦虚等品质。竹席、竹器等日常用品的使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材料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
夏日清凉:夏季是中国人追求清凉的季节,古人通过各种方式,如饮食、服饰、环境布置等来消暑,“簟纹如水”正是这种追求的文学表达。
-
古典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自然、和谐、简朴,“簟纹如水”这种意象正是这种美学理念的体现。
通过“簟纹如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审美情趣,还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清凉、宁静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