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功遂身退:功成身退的典故与应用

功遂身退:功成身退的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功遂身退”一词源于《论语·泰伯》中的一句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功遂身退”,但孔子强调了君子在取得功业后应保持仁义之心,不应贪恋权位。

更直接的典故来自《史记·留侯世家》,其中记载了张良的故事。张良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功成名就,却选择了隐退,不再参与朝政,体现了“功遂身退”的精神。

意思

“功遂身退”意思是功业成就后,主动退出,不再贪恋权位或荣华。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体现了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境界。

应用场景

  1. 政治领域:在古代中国,许多大臣在辅佐君主完成大业后,选择归隐田园,如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稳定后,也曾有过归隐的想法。

  2. 商业领域:现代企业家在事业达到顶峰后,可能会选择退休或转向慈善事业,如比尔·盖茨在微软达到巅峰后,致力于慈善事业。

  3. 个人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完成某项重要任务或目标后,选择适时退出,不再追求更高的名利地位,而是享受生活。

相关话题

  • 隐士文化: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隐士,他们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如陶渊明、李白等。这些隐士的选择体现了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 知足常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知足者常乐,不为外物所累。

  • 淡泊名利:许多古代哲人如庄子、老子都提倡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现代隐退:在现代社会中,隐退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离开,更多的是一种心态的转变。许多成功人士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后,会选择减少工作量,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 企业家精神:现代企业家在成功后,如何处理财富和权力,如何回馈社会,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功遂身退”不仅是古代君子的美德,更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推崇的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积累,更是精神上的升华。通过适时退出,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为社会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