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维艰: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物力维艰: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物力维艰”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记载了晋国大夫狐突对晋文公的一番劝谏:“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夫民,国之本也;本固邦宁。物力维艰,民力维艰,国之大患也。”这里的“物力维艰”指的是国家的物资力量非常困难,难以应对各种挑战。
意思解释
“物力维艰”直译为物资力量的艰难,引申为资源、物资的匮乏或不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资源、物资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强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谨慎处理事务,合理分配资源。
应用场景
-
经济领域:在经济不景气或资源短缺的时期,企业或国家可能会面临“物力维艰”的局面。例如,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许多公司不得不裁员、削减开支以应对资金短缺。
-
环境保护:在环境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时,也会提到“物力维艰”,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军事战略:在军事行动中,物资供应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作战的成败。历史上不乏因“物力维艰”而导致战败的例子,如长平之战中赵国因粮草不继而最终失败。
-
日常生活:在家庭或个人层面,当面临财务困难或生活资源不足时,也可以用“物力维艰”来描述这种状态,提醒自己需要节俭和合理规划。
相关话题
-
资源管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利用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在“物力维艰”的情况下,优化资源配置。
-
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点议题。“物力维艰”提醒我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
历史教训: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物力维艰”案例,如古代战争中的物资供应问题,可以为现代的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警示。
-
科技创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技创新成为突破“物力维艰”的重要手段。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社会公平:资源的分配不均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在“物力维艰”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社会不公,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
总之,“物力维艰”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现代社会在资源管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资源的有限性,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