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人所共知:典故、出处、意思及应用场景

人所共知:典故、出处、意思及应用场景

典故与出处

“人所共知”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有“感化、归服”的意思,意在说明通过道德教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遵守礼仪,形成一种共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上阳白发人》中写道:“人所共知,事不须言。”这里的“人所共知”已经开始作为一个成语使用,表达的是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需要再多言。

意思

“人所共知”指的是某件事情或某个知识点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特别说明或解释。它的意思包含了以下几层:

  1. 普遍认知:指的是在某一社会或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
  2. 无需赘述:由于大家都知道,所以无需再详细解释或说明。
  3. 共识:代表了一种社会共识或常识。

应用场景

  1. 日常交流:在日常对话中,当提到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时,可以用“人所共知”来简化表达。例如,“他是个大明星,唱歌很好听,这在我们这里是人所共知的事。”

  2. 法律与政策:在法律条文或政策文件中,常常会用到“人所共知”来指代一些不需要特别证明的事实。例如,“根据人所共知的常识,吸烟有害健康。”

  3. 教育与科普:在教育领域,教师在讲解一些基本知识时,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科学事实。”

  4. 媒体报道:新闻报道中,记者可能会用“人所共知”来简化一些背景信息的介绍。

相关话题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所共知”的事物可能不同。例如,在中国,“龙”象征吉祥,但在西方文化中,龙可能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 知识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人所共知”。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许多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迅速成为大众的共识。

  • 社会变迁:社会发展速度快,过去的“人所共知”可能在今天已经不适用或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例如,过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这已经是错误的常识。

  • 教育改革: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更新,以确保学生掌握的是“人所共知”的最新知识,而不是过时的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人所共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反映了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也体现了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人所共知”,是教育、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