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绝俗:典故、出处与应用
惊世绝俗: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惊世绝俗”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诗词歌赋中。最早的出处之一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壮观,意在表达一种超凡脱俗、震撼人心的景象。
意思
“惊世绝俗”直译为“震惊世人,超出凡俗”,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品质、才华、行为等远远超出常人,令人惊叹,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不仅指外在的美貌或才华,更多的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境界。
应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非凡气质或才华。例如,杜甫在《赠花卿》中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的“此曲”即是“惊世绝俗”的体现。
-
艺术创作: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创作者的作品如果具有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技艺,往往会被评价为“惊世绝俗”。例如,齐白石的画作、贝多芬的交响曲等。
-
人物评价:用于形容某人的品德、智慧或成就。例如,诸葛亮被后人称为“卧龙”,其智慧和谋略被认为是“惊世绝俗”。
-
科技创新:当一项新技术或发明远远领先于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用“惊世绝俗”来形容。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乔布斯的iPhone等。
相关话题
-
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对“惊世绝俗”的追求,体现了对卓越和完美的向往。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
-
创新与突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惊世绝俗”不仅是艺术和文学的追求,更是科技创新的目标。如何在科技领域实现“惊世绝俗”的突破,是当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面临的挑战。
-
个人成长:从个人角度来说,追求“惊世绝俗”意味着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个人修养,都需要这种精神。
-
社会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惊世绝俗”反映了人们对英雄、伟人的崇拜和对平凡生活的超越。这种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激发集体智慧。
总之,“惊世绝俗”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追求。它激励着人们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完美和超越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