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昭着: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彰明昭着: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彰明昭着”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常见于《尚书》和《论语》等经典文献中。《尚书·周书·洪范》中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这里的“聪明”与“明威”都体现了“彰明昭着”的意思,即显明、明显、昭彰之意。另外,《论语·子张》中也有“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里的“厉”即是“明”的意思,表达了君子言行显明、昭彰的品质。
意思
“彰明昭着”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来形容某事或某人的行为、品质等非常明显、显著、昭彰,令人一目了然。它强调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特性或事实,常用于褒义,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肯定和赞扬。
应用场景
-
法律与道德:在法律领域,“彰明昭着”常用于描述某一案件的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例如,“该案的证据已经彰明昭着,罪犯无从狡辩。”
-
教育与教学:在教育中,老师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学生的进步或某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这次考试,同学们的进步彰明昭着。”
-
文学与艺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彰明昭着”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显著性。例如,“他的勇敢在战场上彰明昭着,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
-
日常生活: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常用此词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明显特征。例如,“他的诚实彰明昭着,大家都信任他。”
相关话题
-
诚信与道德:在当今社会,诚信和道德品质的彰显尤为重要。通过“彰明昭着”这一词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诚信的重视和对道德的追求。
-
法律公正:法律的公正性需要证据的彰明昭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
教育的作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通过教育,学生的进步和品质的提升可以变得“彰明昭着”。
-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词汇,如“彰明昭着”,不仅是语言的美,更是文化的传承。这些词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体现了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
个人品质:在个人成长中,如何让自己的品质“彰明昭着”,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总之,“彰明昭着”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任何领域,清晰、明显、昭彰的品质和事实都是值得追求和赞扬的。通过对这个词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