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五行俱下:典故、出处与应用

五行俱下: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五行俱下”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最早的五行学说见于《尚书·洪范》,其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五行俱下”这一成语则出自《论语·子罕》中的一则故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贡曰:“有五行俱下,吾未见其能好德也。”

这里的“五行俱下”指的是一个人在五种基本品质(仁、义、礼、智、信)上都表现得不好,无法达到道德上的高标准。

意思

“五行俱下”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得不好,或者某件事情在多个方面都失败了。它隐喻了五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整体状态不佳。

应用场景

  1. 个人评价: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如果发现其在多个方面都表现不佳,可以用“五行俱下”来形容。例如,“他虽然聪明,但品行不端,五行俱下。”

  2. 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一个项目在多个关键指标上都未达标,也可以用此词来描述。例如,“这个项目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安排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五行俱下。”

  3. 社会评论:在社会评论中,当某一政策或事件在多个方面都受到批评时,也可以用“五行俱下”来概括。例如,“这项政策在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未能达到预期,五行俱下。”

相关话题

  •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还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风水、占卜等实践中。了解五行学说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 道德修养:在儒家思想中,个人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五行俱下”提醒人们要在各个方面都追求卓越,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德行。

  • 平衡与和谐:五行学说强调平衡与和谐,任何一行过盛或过衰都会影响整体。现代社会中,如何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保持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语和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学习这些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五行俱下”这一成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还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其应用的场景,提醒我们要在各个方面都追求平衡与卓越,避免任何一方面的缺失导致整体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