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甲厉兵: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坚甲厉兵: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坚甲厉兵”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用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这段典故讲述了晋国和秦国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出使秦国,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坚甲厉兵”指的是晋国和秦国为了攻打郑国而加强军事准备。
意思
“坚甲厉兵”中的“坚甲”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厉兵”指的是磨砺兵器,合起来就是指军队在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战斗力,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坚甲厉兵”这一成语常用于以下几个场景:
-
军事领域: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军队会加强训练、装备更新,以确保国防力量的强大。例如,某国在边境冲突加剧时,媒体可能会报道该国“坚甲厉兵,以应对潜在的军事威胁”。
-
企业竞争:在商战中,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例如,一家公司在准备上市前,会进行全面的内部整顿和市场调研,媒体可能会说这家公司“坚甲厉兵,准备迎接资本市场的考验”。
-
个人发展:个人在面对挑战或机遇时,也会进行自我提升。例如,一个准备参加重要考试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家人可能会鼓励他“坚甲厉兵,争取考出好成绩”。
相关话题
- 军事战略与战术: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军事策略,如何通过“坚甲厉兵”来实现战略目标。
- 企业管理与竞争:探讨企业如何在竞争中通过内部优化和外部合作来增强竞争力。
- 个人成长与教育:分析个人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 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探讨中国古代典故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应用这些智慧。
通过“坚甲厉兵”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代军事智慧的闪光点,也能从中汲取到在现代社会中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和方法。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