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不暇择:典故与应用
急不暇择: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急不暇择”这一成语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子之往也,犹将有不利于楚者。’烛之武对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子之往也,犹将有不利于楚者。’”这段记载讲述了晋国和秦国围攻郑国,郑国危急之时,郑伯急忙派出烛之武去说服秦伯退兵的故事。
意思
“急不暇择”的意思是指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只能匆忙做出决定。反映了在危急时刻,人们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深思熟虑,只能迅速做出判断。
应用场景
-
商业决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突发事件,如产品质量问题、市场需求变化等,管理层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无法进行全面分析。
-
日常生活:例如,家中突然发生火灾,人们在逃生时来不及选择最佳路线,只能迅速决定逃生方向。
-
军事行动:在战场上,指挥官在面对敌军突袭时,必须迅速做出战术调整,没有时间进行详细的战前准备。
-
医疗急救:医生在面对急症患者时,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无法进行全面检查。
相关话题
-
决策心理学:探讨人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涉及到压力下的认知偏差、情绪影响等方面。
-
危机管理:企业或组织如何在危机中快速反应,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损失。
-
历史上的急不暇择: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急不暇择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战争中的突袭、政治上的突然变革等。
-
法律与急不暇择:在法律上,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
文化中的急不暇择:在文学作品中,许多情节的推进都是通过人物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来实现的,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
通过了解“急不暇择”的典故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佳选择,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平时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急不暇择不仅是古代智慧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