捩手覆羹:典故与应用
捩手覆羹: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捩手覆羹”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在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救援赵国,决定从魏国出兵。魏王不允,信陵君的门客侯嬴献计,建议信陵君去请教魏王的宠妃如姬帮忙。如姬答应了,但条件是信陵君必须答应她一个请求。信陵君答应后,如姬便在魏王面前哭诉,说魏王不顾魏国安危,信陵君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魏王感动之下,同意了出兵的请求。
然而,信陵君在出兵前,侯嬴又建议他将如姬的请求置之不理,因为如姬的请求可能对魏国不利。信陵君听从了建议,事后如姬得知信陵君没有履行承诺,便将信陵君送给她的羹汤倒掉,表示对信陵君的失望和愤怒,这就是“捩手覆羹”的典故。
意思
“捩手覆羹”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行为。原意是指信陵君对如姬的恩惠不予回报,如姬因此愤怒地将羹汤倒掉,象征着恩情的破裂。
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捩手覆羹”常用于描述一些人或组织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后,不仅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的行为。例如:
-
职场中:某员工在公司得到提拔和培养后,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并将原公司的机密泄露出去。
-
人际关系中:朋友之间,某人帮助另一人度过难关,但对方在自己成功后却翻脸不认人。
-
政治领域:某些政治人物在获得支持后,背叛支持者或改变立场。
相关话题
-
恩将仇报的案例:历史上和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水浒传》中林冲被高俅陷害等。
-
道德与伦理:讨论人性中的善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道德底线,避免成为“捩手覆羹”的人。
-
信任与背叛:探讨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背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法律与道德:从法律角度看,如何处理恩将仇报的行为,法律是否能有效制约这种行为。
-
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恩将仇报,是出于心理扭曲还是其他原因。
通过“捩手覆羹”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的政治智慧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还能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问题。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恩将仇报的行为都提醒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帮助,保持诚信和感恩之心,同时也警示我们要谨慎选择帮助对象,避免成为“捩手覆羹”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