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知识科普:国破家亡

知识科普:国破家亡

典故与出处

“国破家亡”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长安被叛军攻占,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这里的“国破”指的是国家的破败,象征着政治和社会的崩溃。

意思

“国破家亡”直译为国家破败,家庭也随之消亡。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悲惨境况,通常指的是由于战争、灾难或政治变故导致国家衰败,进而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生存与发展。它的内涵不仅限于字面上的国家和家庭的毁灭,更包含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应用场景

  1. 历史事件:在历史上,“国破家亡”常用于描述那些因战争或政治变革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时期,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后各自的衰亡,元末明初的动荡等。

  2. 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国破家亡”来渲染悲剧氛围,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同情。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府的衰败,隐喻了清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3. 现代语境:在现代社会中,“国破家亡”也被用来比喻企业或组织的破产倒闭,个人事业的失败,甚至是家庭的破裂。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或重大自然灾害之后,人们常用此词来表达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相关话题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讨论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强调每个公民在国家建设中的责任。

  • 历史教训:通过历史上的“国破家亡”事件,探讨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

  • 个人与集体:探讨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个人如何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参与到国家的复兴与重建中。

  • 文化传承:讨论如何通过文化教育,让后人铭记历史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社会公正:分析在国家动荡时期,如何保障社会公正,防止弱势群体在“国破家亡”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伤害。

“国破家亡”不仅是一个历史性的词汇,更是我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参照。它提醒我们,国家的兴衰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在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上,个人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因此,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