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壁立千仞: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壁立千仞: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壁立千仞”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籍《孟子·尽心上》。原文中,孟子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后人根据这一描述,衍生出了“壁立千仞”这一词语,用以形容山势高峻,壁立如削,气势磅礴。其中,“壁”指的是山壁,“立”指的是直立,“千仞”则是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现在的3000米左右。

意思

“壁立千仞”直译为“山壁高耸千仞”,用来形容山峰高峻、险峻,难以攀登,象征着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或极高的境界。它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志向或事业的高远和坚定。

应用场景

  1. 自然景观描述:在旅游文学或地理描述中,“壁立千仞”常用来描绘如华山、黄山等名山的雄伟景象。例如,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华山之险,壁立千仞,令人望而生畏。”

  2. 人物品格:在文学作品或人物传记中,常用此词来形容人物的坚毅不拔。例如,描述一位革命先烈的文章中可能会提到:“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壁立千仞,绝不屈服。”

  3. 事业追求:在激励人心的演讲或文章中,常用此词来激励人们追求高远的目标。例如,“我们要像壁立千仞的山峰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相关话题

  •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他们心灵的外化。“壁立千仞”这种词汇的使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登山运动:现代登山运动中,登山者面对的正是“壁立千仞”的挑战。登山不仅仅是征服自然,更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超越的过程。

  • 环境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壁立千仞”的自然景观面临着破坏的威胁。保护这些自然遗产成为当代的重要话题。

  • 心理建设:在心理学中,“壁立千仞”可以用来比喻心理上的障碍或挑战,鼓励人们通过心理建设来克服困难。

  • 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中,常常借鉴自然景观的元素,“壁立千仞”的概念可以启发设计师创造出具有震撼力和高度的建筑作品。

通过“壁立千仞”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也能看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