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岿然不动:典故、出处与应用

岿然不动: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岿然不动”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常见于《诗经》和《庄子》等经典文献。《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这里的“崧高”指的是高山,象征着稳固不动的形象。到了《庄子·逍遥游》中,庄子描述大鹏鸟展翅高飞时,提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里的“扶摇”指的是旋风,象征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

意思

“岿然不动”形容事物或人坚定不移、稳固如山,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或诱惑,依然保持自己的立场和状态。它不仅指物理上的不动,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坚定和不屈。

应用场景

  1. 个人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岿然不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诱惑或压力时,依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例如,一个人在面对金钱诱惑时,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2. 政治与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或领导人在面对外来压力时,保持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变,体现国家意志的坚定。例如,某国在面对经济制裁时,依然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

  3. 自然景观: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岿然不动”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屹立不倒的山峰或古树,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和力量。

  4. 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岿然不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或环境的静谧。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到“狂人”面对社会的冷漠和压迫,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和反抗。

相关话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象:中国文化中,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精神的象征。山代表着坚定、稳定,水则象征着流动、变化。“岿然不动”正是这种文化意象的体现。

  • 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物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在面对强敌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岿然不动”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国家政策的象征。例如,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战略。

  • 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看,“岿然不动”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之,“岿然不动”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坚定不移、稳固如山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