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厉浅揭:从典故到应用
深厉浅揭:从典故到应用
典故与出处
“深厉浅揭”一词源于《易经》中的《系辞上》篇,其中有云:“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里的“深厉”指的是深入探究,“浅揭”则是浅尝辄止。该词汇后来被用来形容做事的方法和态度。
意思
“深厉浅揭”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处理问题或研究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它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既要深入探究其本质,又要适时地揭示表面现象,避免过度深入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和效果。
应用场景
-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常常需要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理论和数据,但同时也要能够浅显地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使其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例如,物理学家在解释相对论时,既要深入到数学模型中,又要能用通俗的语言让普通人理解。
-
商业决策: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深厉浅揭的策略非常重要。管理者需要深入分析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深厉),但在决策时又不能过度纠结于细节,而应迅速做出决策并实施(浅揭)。
-
教育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又要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过度深入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而过度简化又可能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兴趣。
相关话题
-
平衡理论与实践:深厉浅揭的理念与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概念不谋而合。在任何领域,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需要相互促进。过分强调理论可能导致脱离实际,而过分注重实践又可能缺乏理论指导。
-
知识普及:在知识普及方面,深厉浅揭的策略尤为重要。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媒体从业者需要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内容,这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出色的沟通技巧。
-
创新与传统:在创新过程中,深厉浅揭也是一种策略。创新者需要深入理解传统技术和方法(深厉),但在创新时又不能被传统束缚,要敢于突破和简化(浅揭),以创造出新的价值。
-
决策与执行:在管理学中,深厉浅揭可以指导决策过程。决策者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但最终的决策和执行必须简洁明了,避免陷入无休止的讨论和分析中。
总之,“深厉浅揭”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既要有深入探究的勇气,又要有适时揭示的智慧,从而在理论与实践、深度与广度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