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典故与出处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句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对魏国公子信陵君的故事。信陵君魏无忌在魏国时,广招贤士,门下食客三千,其中不乏能人异士。其中有一位叫侯嬴的老人,魏无忌对他极为尊重,侯嬴也因此对魏无忌忠心耿耿。魏无忌需要时,侯嬴总是“召之即来”,而一旦任务完成,侯嬴又“挥之即去”,不留恋权势。
意思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形容的是一种对上级或主人的绝对服从和忠诚。召之即来,意味着只要一声召唤,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立即响应;挥之即去,则是指任务完成后,不贪恋权势或利益,立即离开,不给主人添麻烦。
应用场景
-
古代官场:在古代中国,官员对君主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那些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官员往往被视为忠臣,是君主最信任的助手。
-
现代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句成语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对公司忠诚、执行力强、完成任务后不贪功的员工或管理者。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这句成语也用来形容那些对朋友或家人有求必应,但不求回报的人。
相关话题
-
忠诚与信任:在任何关系中,忠诚和信任都是基础。无论是古代的君臣关系,还是现代的雇佣关系,忠诚都是维系关系的重要因素。
-
权力与责任:权力往往伴随着责任。那些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通常是明白自己责任的人,他们不会滥用权力,而是尽责完成任务。
-
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对上级的忠诚上,也体现在对自己职业道德的坚持上。现代社会中,这种品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理解和应用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盛行,这种绝对服从的态度可能不那么普遍。
-
历史人物:除了信陵君,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岳飞等,他们都以其忠诚和无私奉献而闻名,他们的生平故事也常常被用来阐释“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精神。
总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仅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写照,更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任何关系中,忠诚和责任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