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尽付东流:典故与现代应用

尽付东流:典故与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尽付东流”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其中,“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描绘了秋风萧瑟、落叶归根的景象,暗示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归于自然。

意思

“尽付东流”直译为“全部流向东边”,比喻一切努力、希望、财富等最终都将消失无踪,归于虚无。东流水指的是长江、黄河等大河向东流入大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应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诗词歌赋中,常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2. 日常生活:当人们经历失败、失落或看到某事物的无常时,可能会用“尽付东流”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感叹。例如,当一个项目失败后,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努力都尽付东流了。”

  3. 历史事件:在历史上,当一个王朝衰落或一个伟大的事业失败时,也常用此词来形容其最终的结局。例如,明朝灭亡后,有人感叹:“大明江山,尽付东流。”

相关话题

  • 时间的流逝: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努力而停止。无论是个人成就还是历史事件,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淡化。

  • 无常与变化:佛教中的“无常”概念与“尽付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提醒人们一切都是变化的,永恒的只有变化本身。

  • 人生哲理:人生如白驹过隙,许多人会通过这种感叹来反思生命的意义,激励自己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 文化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词汇和典故,如“尽付东流”,不仅是语言的美学,更是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尽付东流”也被用来说明商业失败、投资损失等情况,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通过“尽付东流”这一词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共鸣。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珍视当下,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让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