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心肺栓塞是什么病?

心肺栓塞是什么病?

心肺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一种严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它是指血液中的血栓(通常来自下肢深静脉)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阻塞肺血流,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肺栓塞的主要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当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动至肺动脉时,可能会部分或完全阻塞肺动脉,导致肺血流减少,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起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 长期卧床或静坐:如长时间的飞行或手术后卧床。
  • 创伤或手术:特别是骨科手术。
  • 恶性肿瘤:癌症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
  • 妊娠和产后:孕妇和产妇的血液凝固性增加。
  • 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如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表现

心肺栓塞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常见的症状包括:

  • 突发性呼吸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 胸痛:通常为胸骨后或侧胸痛,深呼吸时加剧。
  • 咯血:血栓阻塞导致肺组织损伤。
  • 心悸:由于心脏负荷增加。
  • 晕厥: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

诊断方法

诊断心肺栓塞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多种检查手段:

  • D-二聚体检测: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
  • 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 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在CTPA不可用时使用。
  •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
  • 下肢静脉超声:寻找深静脉血栓的来源。

治疗与预防

治疗主要包括:

  • 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
  • 溶栓治疗:在高危患者中使用,以迅速溶解血栓。
  • 手术取栓:在极端情况下使用。

预防措施包括:

  • 早期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早期活动。
  • 机械预防:如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压缩装置。
  •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术前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应用与影响

心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在医学领域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应用:

  • 远程医疗:通过远程监控和咨询,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
  • 人工智能:AI可以帮助分析影像学数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基因检测:了解遗传性凝血障碍,进行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心肺栓塞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及时识别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肺栓塞的认识,推广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大家对心肺栓塞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