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求田问舍: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求田问舍”这一成语源于《后汉书·陈仲弓传》。陈仲弓,字季方,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以清廉正直著称。有一次,汝南太守袁忠想请陈仲弓出任功曹一职,陈仲弓婉拒道:“我家世代务农,求田问舍,志在耕读,不愿为官。”这里的“求田问舍”指的是他只关心田地和房舍,不问世事,表达了对官场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思
“求田问舍”原意是指只顾着买田置地,关心自己的产业,不理会外界事务。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贬义,形容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求田问舍”常用来讽刺那些只顾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例如,当一些企业家或官员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选择逃避责任,只顾自己的利益时,人们可能会用“求田问舍”来批评他们。
相关话题
-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 陈仲弓的“求田问舍”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如何在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
- 在当今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导致社会问题频发。如何通过教育和法律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 “求田问舍”也可以引申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上。一些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导致生态破坏。这种行为同样可以被视为“求田问舍”的现代版。
-
公益与私利:
- 现代社会提倡公益精神,鼓励人们参与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仍然有不少人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缺乏对社会的关怀和贡献。如何培养公益意识,减少“求田问舍”式的自私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
教育与价值观:
- 教育在塑造个人价值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教育,人们可以理解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减少“求田问舍”式的短视行为。教育应该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对“求田问舍”这一成语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如何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是每个公民都应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