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典故、出处与应用
普天之下:典故、出处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普天之下”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尚书·泰誓》中的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周武王伐纬时所作的誓词,意在强调周王对天下的统治权威。该句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统治理念。
意思
“普天之下”直译为“天下所有的地方”,在古代指的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范围之广,涵盖一切的地方或所有的人。它的意思是指天下所有的地方都属于某一统治者或某一政权,强调的是一种无边界的统治权。
应用场景
-
政治宣言:在古代,统治者常用此词来宣示自己的统治权威。例如,皇帝登基或大典时,常会用到“普天之下”来强调自己的统治范围。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普天之下”常被用来描绘广阔的疆域或表达对统治者的忠诚。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用到“普天之下”,但其意境与之相通。
-
现代用语:在现代社会中,“普天之下”常用于表达一种全面的、无所不包的概念。例如,在商业广告中,可能会说“普天之下,哪里有我们的产品,哪里就有我们的服务”,以此来强调服务的广泛性和覆盖面。
相关话题
-
君权神授:讨论古代中国如何通过宗教和文化来巩固统治权威。
-
天下观:探讨古代中国对“天下”的理解和其在政治、文化中的体现。
-
中央集权:分析“普天之下”如何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文化自信:从“普天之下”这一词语的使用中,探讨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包容性。
-
全球化: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普天之下”这一概念的演变和新意义。
通过“普天之下”这一词语,我们不仅能窥见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自信,也能从中提取出对现代社会有启发意义的思想。无论是古代的统治者还是现代的企业家,都在用这种广阔的视野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