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知识科普:日已三竿

知识科普:日已三竿

典故与出处

“日已三竿”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其中,“日高起”指的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引申为“日已三竿”。这个典故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君王沉溺于爱情而荒废朝政的场景。

意思

“日已三竿”直译为太阳已经升起三竿高,意思是时间已经很晚了,通常用来形容起床或开始工作的时间很晚,含有责备或自责之意,暗示一个人睡懒觉或拖延时间。

应用场景

  1. 日常生活:当家人或朋友起床很晚时,可以用“日已三竿了,你怎么还在睡?”来表达惊讶或责备。

  2. 工作场合:如果某人迟到或工作效率低下,领导或同事可能会说:“都日已三竿了,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吗?”

  3.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日已三竿”来描绘人物的懒散或生活的悠闲。

相关话题

  • 古代时间观念:在古代中国,时间观念与现代不同。古代人通过日晷、漏壶等工具来计时,“三竿”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上午九点左右。了解古代的时间计量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日已三竿”的含义。

  • 朝政与私生活: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朝政荒废的警示。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可以探讨古代君王如何在私生活与国家大事之间平衡。

  • 成语的演变:许多成语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日已三竿”从最初的描述时间晚到后来带有责备意味,反映了语言的动态性。

  • 现代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日已三竿”提醒我们时间的宝贵,激励人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态度各有不同。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the sun is high in the sky”,但其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日已三竿”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还能反思现代人对时间的态度和管理。无论是古代的君王还是现代的普通人,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