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疏志大:志向远大而才力不足
材疏志大:志向远大而才力不足
典故与出处
“材疏志大”这一成语源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王昶是魏国的一位大臣,字文舒,出身于名门望族。他在魏明帝时担任尚书仆射,颇受重用。然而,王昶虽然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但他的才能却不足以支撑他的雄心壮志。史书记载:“昶虽有志节,而材疏学浅,终不能有所建树。”意思是说,王昶虽然有志向和节操,但才学浅薄,最终未能有所作为。
意思
“材疏志大”用来形容一个人志向远大,但能力不足,无法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其中,“材”指的是才能,“疏”指的是不足或稀少,“志”指的是志向或抱负,“大”指的是宏大或远大。
应用场景
-
个人发展:在职场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年轻人,他们满怀抱负,希望快速晋升或创业,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往往会遇到挫折。这时,“材疏志大”可以用来形容他们。
-
历史人物: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他有志于改革政治体制,但由于时局动荡和自身力量的限制,他的许多理想未能实现。
-
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人物的塑造来展现“材疏志大”的主题。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虽然有“革命”的梦想,但最终只是一个悲剧性的小人物。
相关话题
-
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志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是现代人面临的重要课题。了解自己的“材”与“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
-
教育与培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正确的志向。如何在教育中平衡“材”与“志”,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成功与失败:成功不仅仅是志向的实现,更需要能力的支撑。失败有时是因为“材疏”,但也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如何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
历史人物的反思: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疏志大”的内涵。例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有远大的志向,但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都面临着“材疏志大”的问题。如何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志向,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总之,“材疏志大”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志向,以实现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