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气逾霄汉:典故与文化内涵

气逾霄汉:典故与文化内涵

典故与出处

“气逾霄汉”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中,“气逾霄汉”并非直接出现在诗句中,而是通过“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这一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自身志向的抒发。杜甫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心志高远,气势如虹,超越了凡尘俗世。

意思

“气逾霄汉”意为气势超凡脱俗,超越了天际,形容人的志向、气魄或精神境界高远卓绝,具有非凡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应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豪情壮志或自然景观的壮丽。例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豪迈气概。

  2. 人物评价:在历史或现代人物传记中,用来描述那些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物,如诸葛亮、毛泽东等。

  3. 日常生活:在日常交流中,当我们谈论到某人有远大的理想或表现出超凡的毅力时,也可以用“气逾霄汉”来形容。

相关话题

  •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文人往往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气逾霄汉”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文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怀,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承。

  • 志向与现实的矛盾:杜甫的诗歌中经常体现出志向与现实的矛盾,他一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另一方面又深感现实的无奈和困境。“气逾霄汉”在这种背景下,更显出一种悲壮的美。

  • 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志向。“气逾霄汉”正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例子。

  • 现代人的志向与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气逾霄汉”可以用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通过对“气逾霄汉”的探讨,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