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可数: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历历可数: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历历可数”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汉军不知项王之去,独籍与骑从八百人得脱。”这里的“数重”指的是汉军层层包围项羽的军队,表现出敌军数量之多,清晰可数。
意思
“历历可数”本意是指事物清晰可辨,数目明确,引申为数量不多,容易数清。现今多用于形容事物或人不多,清晰可辨。
应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历历可数”常用来描绘景物或人物的数量少而清晰。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的“百年多病”即是用“历历可数”来形容诗人自己经历的苦难。
-
日常生活: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历历可数”来形容某一类事物或人不多。例如,“这个小镇上的古建筑历历可数”。
-
教育与考试:在教育领域,“历历可数”可以用来描述学生的成绩或错误。例如,“这次考试中,错误的题目历历可数”。
相关话题
-
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历历可数”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濒危的文化遗产或传统技艺。例如,某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人已经历历可数,亟待保护。
-
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历历可数”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濒危物种。例如,“在野外,某些珍稀动物的数量已经历历可数”。
-
历史人物:在历史研究中,“历历可数”可以用来描述某些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例如,“在某次战役中,立下大功的将领历历可数”。
-
科技发展:在科技领域,“历历可数”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突破性技术的应用。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真正能够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历历可数”。
通过“历历可数”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语言的丰富性,还能从中窥见历史、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它不仅是语言的美,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