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即是:从典故到日常应用
俯拾即是:从典故到日常应用
典故与出处
“俯拾即是”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其中记载了东汉名将马援的一段话:“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俯仰之间,已为过客。”这里的“俯仰之间”指的是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然而,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在《题张氏隐居二首》中写道:“俯拾即是真,无劳访华屋。”这里的“俯拾即是”开始有了“随处可见,极易得到”的意思。
意思
“俯拾即是”现今的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事非常多,随处可见,轻易就能得到。它形容的是一种普遍性和易得性,常用来描述数量多、容易获得的事物。
应用场景
-
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秋天,落叶遍地,俯拾即是;在海滩上,贝壳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
文化与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经典的诗词、成语、典故俯拾即是,体现了文化的深厚积淀。
-
日常生活:在超市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俯拾即是;在城市中,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
教育与学习: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和学习资源俯拾即是,关键在于如何筛选和利用。
相关话题
-
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这不仅是语言的丰富,更是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
环境保护:在自然界中,许多资源虽然看似俯拾即是,但实际上需要我们保护和珍惜。例如,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虽然随处可见,但这正是环境污染的体现。
-
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俯拾即是,这对教育和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
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如网络谣言、快餐文化等也俯拾即是,这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俯拾即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现象。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也要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中保持清醒,学会筛选和利用信息。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应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邃,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智慧地面对各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