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郊寒岛瘦:典故与文化内涵

郊寒岛瘦:典故与文化内涵

典故与出处

“郊寒岛瘦”这一成语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两首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和《登高》。杜甫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写道:“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欲知世掌丝纶美,须上九天揽月圆。”而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首诗中,杜甫描绘了自己在长安郊外和江边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和生活困顿中的孤寂与感慨。

意思

“郊寒岛瘦”中的“郊寒”指的是杜甫在长安郊外所感受到的寒冷,“岛瘦”则指的是他在江边所见的荒凉景象。合起来,这四个字形容的是一种环境的荒凉和人生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不满。

应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郊寒岛瘦”常用来形容环境的荒凉、冷清,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生的困境或某人处境的艰难。例如,当一个人事业不顺、生活困顿时,可能会用“郊寒岛瘦”来形容自己的境遇。同时,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孤独、失意或环境的萧瑟。

相关话题

  1. 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理想。通过了解杜甫的生平,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郊寒岛瘦”背后的情感。

  2. 唐代的政治与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杜甫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

  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杜甫的“郊寒岛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借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不满。

  4. 成语的演变与使用: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也在不断变化。“郊寒岛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杜甫的诗句到现代的日常用语,它的内涵和使用场景都有了扩展。

  5. 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方式来实现的。“郊寒岛瘦”不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

通过对“郊寒岛瘦”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