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虎视耽耽:典故与应用

虎视耽耽: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虎视耽耽”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左传·僖公四年》。在《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晋侯使荀息献马与璧以说虞公,虞公大悦,遂许晋假道。晋侯伐虢,虢公使人请救于虞,虞公不许。虢公怒,曰:‘虞不吾救,吾将亡矣。’乃使人告虞曰:‘晋师将至,吾将亡矣,子何不救我?’虞公曰:‘吾不救子,晋师将至,吾将亡矣。’虢公曰:‘吾亡,子必亡。’虞公曰:‘吾亡,子亦亡。’于是晋师至,虢公亡,虞公亦亡。晋人执虞公以归。晋侯使荀息献马与璧以说虞公,虞公大悦,遂许晋假道。晋侯伐虢,虢公使人请救于虞,虞公不许。虢公怒,曰:‘虞不吾救,吾将亡矣。’乃使人告虞曰:‘晋师将至,吾将亡矣,子何不救我?’虞公曰:‘吾不救子,晋师将至,吾将亡矣。’虢公曰:‘吾亡,子必亡。’虞公曰:‘吾亡,子亦亡。’于是晋师至,虢公亡,虞公亦亡。晋人执虞公以归。”

在这段典故中,晋国为了攻打虢国,假道于虞国,虞公贪图晋国的礼物而答应了晋国的请求,最终导致了虞国和虢国的灭亡。其中,“虎视耽耽”形容晋国军队像老虎一样虎视眈眈地盯着虞国和虢国,准备随时发动攻击。

意思

“虎视耽耽”形容人或动物像老虎一样,目光凶狠,充满敌意,准备随时采取行动。常用来描述一种充满威胁和压迫感的姿态。

应用场景

  1. 军事行动:在军事领域,“虎视耽耽”常用来形容敌军虎视眈眈,准备发动进攻。例如,某国边境的敌军集结,媒体报道称:“敌军虎视耽耽,边境局势紧张。”

  2. 商业竞争:在商业竞争中,公司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会表现出“虎视耽耽”的态势。例如,某新兴企业进入市场,媒体评论说:“新公司虎视耽耽,准备抢占市场。”

  3.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对某事或某人表现出强烈的敌意或竞争意识时,也可以用“虎视耽耽”来形容。例如,某人对同事的工作成果虎视耽耽,准备随时抢功。

相关话题

  • 历史典故与成语:中国成语多源于历史典故,了解这些典故不仅能丰富语言知识,还能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 军事策略:晋国通过假道于虞的策略,展示了古代战争中的欺骗与策略运用,值得现代军事研究借鉴。

  • 商业竞争策略:现代商业竞争中,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文化传承:成语作为文化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经验,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对“虎视耽耽”这一成语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词汇,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