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咸举: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百废咸举: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百废咸举”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尚书·周书·武成》。在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周公旦在《武成》中写道:“惟四月,克殷,咸举。”这里的“咸举”指的是一切事务都得以兴起和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废咸举”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或衰败之后,各项事业重新兴旺发达的景象。
意思
“百废咸举”的字面意思是“所有的废弃之事都得以兴起”,引申为在国家或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混乱、战争或灾难之后,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和建设都得以恢复和发展。它的核心含义是重建、复兴和繁荣。
应用场景
-
经济复苏:在经济危机或大萧条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复苏,恢复生产力和就业率,这时可以用“百废咸举”来形容。
-
灾后重建:当一个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后,进行重建工作,恢复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秩序时,也常用此词。
-
政治变革:在政治体制变革或政权更迭后,新政府推动各项改革,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也可以用“百废咸举”来描述。
-
文化复兴:在文化断层或衰落之后,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教育改革等手段,重新振兴文化事业。
相关话题
-
历史上的百废咸举:例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唐德宗时期的“贞元之治”,以及明朝洪武时期的恢复和发展,都是“百废咸举”的典型案例。
-
现代中国的百废咸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许多地区和行业经历了“百废咸举”的过程。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以及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胜利,都是“百废咸举”的现代体现。
-
全球视野下的百废咸举: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经历经济危机、战争或自然灾害后,都在进行着自己的“百废咸举”。例如,德国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战后重建、以及近年来叙利亚的重建工作。
-
个人与百废咸举:在个人层面,“百废咸举”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低谷或重大挫折后,通过努力重新振作,恢复生活和事业的繁荣。
“百废咸举”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人类社会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有决心和行动,一切都有可能重新开始并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