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以待劳: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逸以待劳: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逸以待劳”一词源于《孙子兵法》中的《九地篇》。原文是:“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法曰: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意思
“逸以待劳”的意思是指在战争中,保持自己军队的休整状态,等待敌军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从而以逸待劳,占据优势。
应用场景
-
军事战略:在现代军事中,“逸以待劳”仍然是重要的战略思想。例如,在防御战中,守军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消耗敌军的进攻力量,等待敌军疲惫时再进行反击。
-
商业竞争:在商业领域,企业可以采取“逸以待劳”的策略。例如,当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大力推广新产品时,企业可以选择先观察市场反应,积累经验,等待对手资源耗尽或市场疲软时再推出自己的产品。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逸以待劳”也可以指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例如,在谈判中,先让对方提出条件,然后根据对方的疲态和需求调整自己的策略。
相关话题
-
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孙子兵法中的许多策略,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广泛应用。通过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战略。
-
心理战术:在战争和竞争中,心理战术至关重要。“逸以待劳”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保持冷静和耐心,可以让对手在心理上先行崩溃。
-
资源管理:无论是军事还是商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都是关键。通过“逸以待劳”,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
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兵法不仅是军事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智慧,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总之,“逸以待劳”不仅是古代兵法中的一项策略,更是现代社会中广泛适用的智慧。它教导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