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饿殍满道
知识科普:饿殍满道
典故与出处
“饿殍满道”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具体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晋侯使士匄平戎于京师,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恤患,施及四海。’”虽然这段文字中没有直接提到“饿殍满道”,但它描述了当时社会动荡、灾荒频繁的背景。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的情景被后人概括为“饿殍满道”。
意思
“饿殍满道”的字面意思是指饿死的人满街都是,形容灾荒严重,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景象。它不仅描述了饥荒的惨状,也隐喻了社会治理的失败和人间悲剧。
应用场景
-
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常用此词描述大规模的饥荒或战乱后的惨状。例如,汉代的《汉书》和唐代的《资治通鉴》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作家们常用此词来描绘战争、灾荒或政治动荡带来的民生疾苦,如《水浒传》中描写梁山好汉起义前的社会背景。
-
现代语境:在当代社会,虽然大规模的饥荒较少,但“饿殍满道”有时被用来比喻极端贫困或社会不公导致的悲惨生活状态,也可用于批评政府或社会管理的失职。
相关话题
-
古代灾荒与救济:古代中国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政府和民间有哪些救济措施?例如,汉代的常平仓、唐代的义仓等。
-
饥荒与人口迁徙:历史上,饥荒往往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唐代的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社会治理与民生:从“饿殍满道”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探讨古代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如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官员腐败等对民生的影响。
-
现代反思:在现代社会,如何避免类似“饿殍满道”的悲剧?讨论社会保障体系、粮食安全、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等问题。
-
文化与文学:探讨“饿殍满道”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如何通过文学反映社会问题,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通过“饿殍满道”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也能反思现代社会的治理与民生问题。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忽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