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欹嵚历落:古语中的风骨与气节

欹嵚历落:古语中的风骨与气节

典故与出处

“欹嵚历落”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见于唐宋时期的诗词之中。其中,“欹嵚”指的是山势高峻、险峻不平,而“历落”则形容事物分明、清晰、整齐有序。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诗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杜甫的诗中没有直接使用“欹嵚历落”,但其描绘泰山的雄伟气势与“欹嵚历落”的意境相通。

意思

“欹嵚历落”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风骨、气节或景物的壮美。它不仅指自然景观的雄伟,也隐喻人的品格高尚、性格坚毅、不随波逐流。

应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诗词中,诗人常用此词来描绘山川的壮丽或人物的品格。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的“雄姿英发”与“欹嵚历落”有异曲同工之妙。

  2. 人物评价:在历史评价中,用来形容那些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人物。例如,评价诸葛亮时,常用“欹嵚历落”来形容他的智慧与忠诚。

  3. 现代应用:在现代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编剧或作家也会借用这一词语来塑造人物形象,赋予角色一种古典的风骨和气节。

相关话题

  • 古典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欹嵚历落”正是这种美学的体现。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人格精神的象征。

  • 文人风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欹嵚历落”成为他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代表着不屈不挠、清高自守的精神。

  • 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们常常通过笔墨描绘出山川的“欹嵚历落”,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 文化传承:这一词语的使用和理解,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格修养和自然美的重视,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欹嵚历落”,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也能体会到中国文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文学中的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追求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意志。